1. 威德爾海洋的環流方向是什么
地球上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積是海洋,由太平洋(舊稱大東洋)、大西洋、印度洋(舊稱小西洋)、北冰洋組成,稱為“四大洋”。
公元2000年,國際海道測量組織確認一個成果: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之外,確立南緯60度以南環南極洲的海域為“南冰洋”,面積小于前三者,大于北冰洋。南極洲被發現之前,整個南極地區一度被想象為“南大洋”“南極?!?,而南極洲被發現后,南極周邊海域是否算作“第五大洋”,一直存在爭議。
一種說法認為:“南冰洋”區域被認為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延伸,環繞南極洲的區域被稱為“南極?!???茖W家后來讓“南極?!鄙墳椤澳媳蟆钡睦碛墒牵哼@一區域有著不同于其他海域的洋流。
國際上“南冰洋”概念早已有之,很多科學家對其認可,但在邊界和范圍上存在異議。大概是因為:其他大洋均有自然的陸地界定,而南冰洋的北界,依然是水域。
按照國際海道測量組織的定義,“南冰洋”位于南緯60度為界的經度360度內,包圍南極洲及相關島嶼大的水域,由羅斯海、別林斯高晉海、威德爾海、阿蒙森海,以及南美洲南端的德雷克海峽及新西蘭南部的斯克蒂亞海的一部分組成,面積203270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為17968公里。
|另一種視角的“五大洋”洋流地圖海洋學家則有不同意見,他們認為南冰洋范圍更大,約三千萬年前,南極洲和南美洲分離后,環繞南極洲洋流始出現,南極洋流和北方暖流匯合處,是南冰洋的天然邊界。在新西蘭南部太平洋海域,南冰洋的界限維持在南緯60度左右,但是在大西洋部分,由于強西風帶的作用,邊界可延伸至南緯48度附近。
較早發現南冰洋海域環流的是著名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18世紀70年代的航海中,他發現了南半球高緯度地區海水成環流狀。從此,這一環流海域有了“南大洋”“南極洲洋”“南冰洋”“南極洋”“奧斯特拉爾洋”等多種稱呼。
關于“南大洋”的界限,早在1919年7月24日,國際海道測量組織(IHO)的前身國際海道測量局(IHB)專門召開會議,編訂了名為《海洋邊界》(Limits of Oceans and Seas)的冊子,并于1928年首次出版。
不過,“南冰洋”的界限此后發生過多種變化。由于存在爭議,1953年到2002年這段時間內,《海洋邊界》干脆繞過這一問題,交給由各地的水文機構自行確定邊界。
2. 威德爾海地理位置
南大洋在南極洲周圍水文等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的水域。為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些海洋學家所劃分并命名的一個獨立大洋。亦稱“南極?!被颉澳媳蟆?。南接南極大陸,北以南極輻合線為界,即由南緯50°以南的印度洋、大西洋和南緯55°~62°之間的太平洋組成。水域面積約3800萬平方千米。
南極洲大陸海岸線長約24000千米,其中約7500千米為陸緣冰所占據。西南極洲向東北延伸出南極半島,與南美洲遙望。邊緣有威德爾海、別林斯高晉海、阿蒙森海和羅斯海。主要島嶼有南設得蘭群島、南奧克尼群島、南喬治亞島、南桑德韋奇群島、格斯特島、巴勒尼群島、羅斯福島、瑟斯頓島、亞歷山大島、阿德萊德島等,總面積約7.6萬平方千米。
大陸架面積極小。一般深度為500米左右。大洋盆地沿緯線延伸,形成環南極大陸的深水帶,主要海盆有南太平洋海盆、別林斯高晉海盆、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南極-東印度洋海盆。在大西洋、印度洋一側南緯50°附近有淺于1000米的大西洋-印度洋海丘,在太平洋一側南緯60°~70°之間有延伸約4000千米、最淺處不足1000米的南太平洋海嶺。
南極洲附近海域在南極低壓控制下,多東風和極地東南風。緯度低于60°海域處于盛行西風帶,風力較大。平均氣溫:大陸沿岸2月約-10℃,8月約-25℃;南緯60°附近2月約0℃,8月約-10℃。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表層水溫從北向南降低,大陸沿岸終年結冰,2~3月結冰面積約350萬平方千米,到8~9月擴大至2260萬平方千米,冰界一般可達南緯60°,甚至到南緯55°。海上漂浮著約22萬座冰山。每年從南極大陸落入南大洋的冰山約1萬座,漂流的北界至南緯47°附近。鹽度34‰~34.5‰。大洋環流自西向東繞南極大陸運行。
南大洋海洋資源豐富,羅斯海、威德爾海和別林斯高晉海等大陸架海區,可能存在大石油天然氣田。1973年美國在羅斯海陸架上打的4口鉆井,其中3口有油氣顯示。據統計,羅斯海和威德爾海的石油儲量可能超過500億桶。有獨特的海洋生物鏈:浮游生物-磷蝦-鯨。其中磷蝦是各種鳥、獸,尤其是鯨賴以生存的基礎,是生物鏈中的重要環節。估計總量達10億噸,是人類潛在的食品來源之一。一些國家已開始商業性試捕,年捕獲量在20~30萬噸。須鯨類的捕獲量在150~170萬噸。海豹和魚類資源也很豐富。
南大洋的航行探險活動始于18世紀后半葉。1772~1775年,英國船長J.庫克為了尋找南極大陸,完成了環南極的航行。1819~1821年間,俄國航海家別林斯高晉周航了南大洋,美國、英國的海豹捕獵船隊也來到南大洋,并發現了南極大陸。此后,對南極科學考察活動逐漸發展。南大洋是去南極洲的必經之地,各國對南大洋的航行、調查和研究也日趨頻繁。1980年開始,中國也連續派科學考察人員,加入了南極考察行列,并于1985年2月15日,首次在該海域的南設得蘭群島的喬治島建起了科學考察站——中國長城站。1989年,中國又在東南極洲拉斯曼丘陵建立了第二個考察站——中山站。當前,人類在南大洋的活動還只限于少量的漁業和科學考察。對南大洋科學調查研究的成果和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人類開發該海域豐富資源的可能性。
3. 威德爾海洋的環流方向是什么意思
冰山是由于冰川邊緣凸向海洋中的部分在風、浪和潮水作用下碎裂而成。在北冰洋,由于埃爾斯米爾島北岸的冰架破裂而形成的冰山,其中特大的冰山叫“冰島”。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海冰術語,冰山和冰島的定義如下:
冰山--形狀多變的、露出海面高度5米以上的巨大冰塊,由冰川碎裂而成,漂浮或擱淺,形狀有平頂、圓頂、傾 斜、尖塔或山峰狀及風化的或不規則狀。
冰島--漂浮的、露出海面高度約5米的特大冰塊,由北極冰架破裂而成,厚度30--50米,表面平坦,面積從數千平方米到500平方公里以上,表面特征規則起伏呈肋狀;
世界上的冰山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和南大洋:
北冰洋一主要是冰島,其運動隨北冰洋環流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有些已經歷30多年,旋轉了數周其中有些經格陵蘭東部漂流到大西洋。目前,在北冰洋觀測到的最大冰島叫“何布遜冰島”,其平均厚度42.5米,表面積26平方公里,重約7千萬公噸。格陵蘭和紐芬蘭海域也有許多冰山,來源于格陵蘭東岸的冰川,及格陵蘭西岸、埃爾斯米爾島南部、德文島和巴芬島的冰川,多呈尖塔狀,冰中含有泥沙等雜質,冰密度較大。
南大洋一環繞南極洲大陸周圍海域的冰山比北半球多而且大,向北輻散漂流。到目前,在南大洋觀測到的最大冰山長333公里:寬96公里,面積達3萬多平方公里。南大洋的冰山來源于羅斯海、威德爾海和南極洲大陸沿岸的陸緣冰架,頂部比較平坦,似桌狀,冰色白,比較純潔,冰密度較小。
4. 威德爾島
48.56平方公里
海貍島是??颂m群島的島嶼,又叫比弗島。海貍島在威德爾海島西部和新洲的南部。長9.9公里,寬8.4公里,最高點海拔234米,面積48.56平方公里。島內有一個簡易機場。海貍島附近的其它島嶼包括斯塔茨島,面積500公頃茶島,面積310公頃總督島,面積220公頃分割島,面積70公頃。
5. 威德爾海在哪里
地理位置: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幾乎都在南極圈內,四周瀕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緯度最高的一個洲。
地貌:橫貫南極的山脈將南極大陸分為東南極洲和系南極洲兩部分。東南極洲,面積較大,為一古老的地盾和準平原,橫貫南極山脈綿延于地盾的邊緣;西南極洲面積較小,為一褶皺帶,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組成。東西兩部分之間有一沉陷地帶,從羅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爾海。(不清楚包不包括冰雪)
居民: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查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氣候與天氣: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風大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氣溫為-25℃,內陸高原平均氣溫為-56℃左右,極端最低氣溫曾達-89.2℃,為世界最冷的陸地。全洲平均風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風速常達45米/秒,最大風速可達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風力最強和最多風的地區。絕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僅大陸邊緣地區可達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大陸內部年降水量僅30毫米左右,極點附近幾乎無降水,空氣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稱. 季節與晝夜 南極洲每年分寒、暖兩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在極點附近寒季為連續黑夜,這時在南極圈附近常出現光彩奪目的極光;暖季則相反,為連續白晝,太陽總是傾斜照射。
- 相關評論
-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