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u5x5q"><video id="u5x5q"></video></th>
      <center id="u5x5q"><small id="u5x5q"><track id="u5x5q"></track></small></center><th id="u5x5q"><option id="u5x5q"></option></th>
      <code id="u5x5q"><small id="u5x5q"><optgroup id="u5x5q"></optgroup></small></code>
      1. <big id="u5x5q"></big>

      2. <tr id="u5x5q"></tr>
          <object id="u5x5q"></object>
          <code id="u5x5q"><small id="u5x5q"></small></code>
            返回首頁

            海洋科學技術獎2020(海洋科學技術獎屬于部級獎嗎)

            來源:www.cdbhrjzs.com???時間:2023-09-21 03:59???點擊:296??編輯:jing 手機版

            1. 海洋科學技術獎屬于部級獎嗎

            1,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青島分部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是“國家一類”科研事業單位,是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唯一的專業電子測量儀器研究所,主要從事微波/毫米波、光電、通信、通用基礎等門類測試儀器及測試系統的研發和生產。四十一所本部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分部位于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并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西安、合肥等地設有窗口和辦事機構。四十一所現有職工1000余人,四十一所在中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中占據龍頭地位,為包括重點航天工程在內的許多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做出了重要貢獻。

            2,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始建于1959年。2000年由科研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隸屬中國北車。2015年,中國北車和中國南車合并為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中車四方所占地20余萬平方米,下轄3個全資子公司,控股參股8個合資公司。經過60年的發展,中車四方所成為中國軌道交通核心系統和關鍵產品的主要研發生產基地和重要供應商。重點發展軌道車輛電氣、電子、減振、鉤緩、制動、智能裝備、綠色節能系統、信號系統等核心產業,助力“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

            3,中船重工第725研究所青島分部

            中船重工七二五研究所,隸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專業從事船舶材料研究與應用的科研機構。七二五研究所總部位于河南省洛陽胡思,青島分部主要從事海洋腐蝕與防護專業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及檢測服務。設有“海洋腐蝕與防護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船舶材料驗證試驗中心腐蝕與防護材料檢驗站”,“中國船舶工業船舶材料腐蝕與防護青島檢測站”。擁有材料學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培養點和國家人事部認可的博士后工作站,同時是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長單位。

            4,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8月,是新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立機構,是我國海洋科學的發源地。70年來在我國海洋基礎研究領域做出了許多奠基性和開創性的工作,引領我國海洋科學的發展,目前仍然是我國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綜合海洋研究機構之一。建有國家海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洋生態養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海洋生物制品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級科研平臺,,研究所有在職職工735人,兩院院士3人。

            5,中國石化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

            中國石化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前身為1979年成立的化工部職業安全衛生研究院,于1999年7月轉制進入中國石化;現為應急管理部直屬事業單位,與安工院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管理模式。安工院現有科研人員600余人,擁有特聘院士2人,建有山東省院士工作站和青島市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擁有國內危險化學品領域唯一一家從事安全研究的“化學品安全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三個中國石化重點實驗室,多個省部級技術平臺。

            6,中船重工第七一六研究所青島分部

            第七一六研究所,創建于1965年5月,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所屬的一個集科研、生產、經營于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所,總部地處江蘇省連云港市,在青島設立分部,現有從業人員2200余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00余名。七一六所擁有有四個行業測試中心、多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碩士點、聯合博士點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下設有江蘇杰瑞科技集團公司,轄十多個控股子公司,在北京、上海、青島等地設有控股公司或分支機構。獲得過國家級獎20余項,省部級獎240余項。

            2. 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屬于省部級嗎

            一等獎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主要完成人

            提名單位

            1

            Z-102-1-01

            量子反?;魻栃膶嶒灠l現

            薛其坤(清華大學),王亞愚(清華大學),何 珂(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馬旭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呂 力(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教育部

            二等獎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主要完成人

            提名單位(專家)

            1

            Z-101-2-01

            動力系統的結構及其復雜性研究

            葉向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黃 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邵 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王詩宬,方復全,王小云

            2

            Z-101-2-02

            典型群表示論

            孫斌勇(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席南華

            3

            Z-101-2-03

            向量最優化問題的理論研究

            楊新民(重慶師范大學),陳光亞(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袁亞湘,張平文,湯濤

            4

            Z-102-2-01

            固體材料中貝里相位效應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姚裕貴(北京理工大學),劉鋮鋮(北京理工大學),馮萬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謝心澄,向濤,馬琰銘

            5

            Z-103-2-01

            金屬納米材料的表面配位化學

            鄭南峰(廈門大學),黃小青(廈門大學),傅 鋼(廈門大學),陳光需(廈門大學),楊華艷(廈門大學)

            鄭蘭蓀,李玉良,趙東元

            6

            Z-103-2-02

            納米材料蛋白冠的化學生物學特性及其機制

            陳春英(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劉 穎(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谷戰軍(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吳曉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趙宇亮(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譚蔚泓,李景虹,樊春海

            7

            Z-103-2-03

            細胞穩態調控活性分子的熒光成像研究

            唐 波(山東師范大學),董育斌(山東師范大學),李 平(山東師范大學),王 鵬(山東師范大學),李 娜(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省

            8

            Z-103-2-04

            自組裝納米結構的構建及功能化

            唐智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劉紹琴(哈爾濱工業大學),宋 銳(中國科學院大學),夏云生(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

            9

            Z-103-2-05

            面向能源轉化與存儲的有機和碳納米材料研究

            陳永勝(南開大學),萬相見(南開大學),黃 毅(南開大學),田建國(南開大學),王成揚(天津大學)

            天津市

            10

            Z-103-2-06

            瞬態新奇分子的光譜、成鍵和反應研究

            周鳴飛(復旦大學),李 雋(清華大學),王冠軍(復旦大學),陳末華(復旦大學),龔 昱(復旦大學)

            上海市

            11

            Z-104-2-01

            中國最古老大陸的時代和演化

            萬渝生(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劉敦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宋 彪(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伍家善(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沈其韓(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國土資源部

            12

            Z-104-2-02

            納米材料的選擇性吸附環境污染物機理及水相分離功能調控

            劉景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蔡亞岐(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劉 倩(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趙宗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

            13

            Z-104-2-03

            大洋能量傳遞過程、機制及其氣候效應

            吳立新(中國海洋大學),林霄沛(中國海洋大學),陳朝暉(中國海洋大學),陳顯堯(中國海洋大學),王 偉(中國海洋大學)

            青島市

            14

            Z-104-2-04

            亞洲中部干旱區多尺度氣候環境變化的特征與機理

            陳發虎(蘭州大學),陳建徽(蘭州大學),李金豹(香港大學),黃 偉(蘭州大學),靳立亞(蘭州大學)

            姚檀棟,程國棟,傅伯杰

            15

            Z-105-2-01

            黃瓜基因組和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研究

            黃三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張忠華(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尚 軼(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金危危(中國農業大學),陳惠明(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辣椒新品種技術研究推廣中心))

            農業部

            16

            Z-105-2-02

            EMT-MET的細胞命運調控

            裴端卿(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潘光錦(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陳捷凱(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鄭 輝(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 濤(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

            17

            Z-105-2-03

            中國蝙蝠攜帶重要病毒研究

            石正麗(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葛行義(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張樹義(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 艷(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楊興婁(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

            18

            Z-105-2-04

            雜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遺傳基礎

            劉耀光(華南農業大學),羅蕩平(華南農業大學),王中華(華南農業大學),龍云銘(華南農業大學),唐輝武(華南農業大學)

            李家洋,張啟發,韓斌

            19

            Z-106-2-01

            基于藥效團模型的原創小分子靶向藥物發現

            楊勝勇(四川大學),陳應春(四川大學),魏于全(四川大學)

            教育部

            20

            Z-106-2-02

            中國人群肺癌遺傳易感新機制

            沈洪兵(南京醫科大學),吳 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胡志斌(南京醫科大學),靳光付(南京醫科大學),許 林(南京醫科大學)

            詹啟敏,徐建國,鄔堂春

            21

            Z-106-2-03

            心血管重構分子機制、檢測技術和干預策略的基礎研究

            張 澄(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 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銘湘(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 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苗俊英(山東大學)

            葛均波,韓雅玲,寧光

            22

            Z-107-2-01

            網絡系統的分布式感知與協同控制基礎理論與方法

            關新平(上海交通大學),華長春(燕山大學),陳彩蓮(上海交通大學),朱善迎(上海交通大學),龍承念(燕山大學)

            教育部

            23

            Z-107-2-02

            動態系統故障診斷與可靠容錯控制

            姜 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 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 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冒澤慧(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 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教育部

            24

            Z-107-2-03

            大規模多媒體的資源跨域協同計算理論方法

            朱文武(清華大學),崔 鵬(清華大學),陳志波(清華大學),王 飛(清華大學),王 智(清華大學)

            工業和信息化部

            25

            Z-107-2-04

            功能成像腦連接機理研究

            胡德文(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姚樹橋(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沈 輝(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曾令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朱雪玲(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湖南省

            26

            Z-107-2-05

            新型微波超材料對空間波和表面等離激元波的自由調控或實時調控

            崔鐵軍(東南大學),沈曉鵬(東南大學),蔣衛祥(東南大學),程 強(東南大學),馬慧鋒(東南大學)

            洪偉,黃民強,劉永堅

            27

            Z-107-2-06

            金屬有機半導體的結構設計、性能調控與光電應用

            黃 維(南京郵電大學),趙 強(南京郵電大學),劉淑娟(南京郵電大學),陳潤鋒(南京郵電大學),孫會彬(南京工業大學)

            教育部

            28

            Z-107-2-07

            網絡化系統安全優化理論與方法及在能源電力等系統的應用

            管曉宏(西安交通大學),趙千川(清華大學),翟橋柱(西安交通大學),賈慶山(清華大學),徐寅峰(西安交通大學)

            陜西省

            29

            Z-108-2-01

            塊體非晶合金的結構與強韌化研究

            呂昭平(北京科技大學),吳 淵(北京科技大學),惠希東(北京科技大學),劉雄軍(北京科技大學),張 勇(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30

            Z-108-2-02

            帶共軛側鏈的聚合物給體和茚雙加成富勒烯受體光伏材料

            李永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侯劍輝(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何有軍(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霍利軍(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光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

            31

            Z-108-2-03

            一維氧化鋅的界面調控及其應用基礎研究

            張 躍(北京科技大學),廖慶亮(北京科技大學),戴 英(北京科技大學),楊 亞(北京科技大學),張 錚(北京科技大學)

            教育部

            32

            Z-108-2-04

            石墨烯微結構調控及其表界面效應研究

            吳明紅(上海大學),潘登余(上海大學),曹傲能(上海大學),涂育松(上海大學),王海芳(上海大學)

            上海市

            33

            Z-109-2-01

            發動機燃燒反應網絡調控理論及方法

            齊 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玉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楊 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李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甘曉華,黃震,黃佐華

            34

            Z-109-2-02

            摩擦界面的聲子傳遞理論與能量耗散模型

            陳云飛(東南大學),楊決寬(東南大學),倪中華(東南大學),畢可東(東南大學),魏志勇(東南大學)

            教育部

            35

            Z-109-2-03

            摩擦過程的微粒行為和作用機制

            雒建斌(清華大學),張晨輝(清華大學),路新春(清華大學),徐學鋒(清華大學),郭 丹(清華大學)

            周仲榮,任露泉,丁漢

            36

            Z-110-2-01

            風沙運動的多場耦合特性及規律的力學研究

            周又和(蘭州大學),鄭曉靜(蘭州大學),黃 寧(蘭州大學)

            教育部

            37

            Z-110-2-02

            超長壽命疲勞裂紋萌生機理與壽命預測

            王清遠(四川大學),楊振國(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楊 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張繼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謝和平,于起峰,李華軍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出285個項目(人選)。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3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3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簡迪安米勒等5人。備受關注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兩位“80后”科學家——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

            3. 海洋科學與技術獎

            2017年,中國海洋大學共獲得3項重大獎項,分別為: 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

            ① 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魏志強教授牽頭取得的成果“面向領域的智能計算理論方法與產業技術應用”,經過網絡評審、會議答辯評審和評審委員會評審等多個環節的激烈競爭脫穎而出,被授予2017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②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高會旺教授牽頭取得的成果“亞洲沙塵和人為排放影響的海岸與海洋大氣化學過程及環境意義”,被授予2017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③ 數學科學學院郭曉霞教授牽頭取得的成果“矩陣方程的數值解法及相關理論”,被授予2017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4. 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

            海洋科學技術獎是全國海洋行業的綜合性科學技術獎,是海洋領域最為權威的國家獎勵之一。獲得特等獎的青島海地所項目“中國海-西太平洋地質地球物理特征綜合研究與系列圖編制”,比例尺為1∶300萬,首次將我國海洋地學編圖的范圍拓展至第二島鏈,聚焦西太平洋演化與我國邊緣海演化之間的關系匹配,深入探索菲律賓海板塊、歐亞板塊、加羅林板塊等的相互作用。

            此外,由中國海洋大學獨立完成的“大黃魚脂類營養研究”,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獨立完成的“海洋突發事件模擬、預測與溯源系統的建立與應用”,海大參與完成的“北極快速變化與海洋生態系統響應”等3個項目獲得一等獎。

            由海大、海洋一所、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中科院海洋所、青島大學、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青島海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涉??蒲性核捌髽I主持完成或參與完成的7個項目,獲得海洋科技二等獎。

            5. 海洋科學技術獎的級別

            蘇紀蘭,物理海洋學家,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蘇紀蘭長期致力于物理海洋學環流動力學研究。

            1935年12月,蘇紀蘭出生于湖南攸縣。大陸解放前夕,蘇紀蘭隨父親去了臺灣。

            1957年,蘇紀蘭大學畢業后,去美國深造,先后獲碩士、博士學位。異國生活條件的優越和事業的成功未能磨滅他對祖國的思念和熱愛。

            1967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博士學位,在國外工作多年。

            1971年,在夫人袁立宜的支持下,他們變賣了房子,輾轉到加拿大打聽回國事宜,后又向使館多次申請回國。然而,當時大陸正處于“文革”動亂之中,蘇紀蘭的心愿遲遲未能實現。

            1979年,蘇紀蘭帶著一家人回歸祖國,來到位于杭州的海洋二所工作,研究河口動力學及陸架動力海洋學。

            1979年,回國到國家海洋局海洋二所工作。

            1989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67.1-8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機械工程系 代理講師

            1967-1974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工程科學系 助教,副教授。

            1971-1972 夏威夷地球物理研究所海嘯研究中心 研究員。

            1974-1980 佛羅里達州立大西洋大學海洋工程系 副教授(1977年5月取得終身任教權)。

            1979-1980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訪問副教授。

            1981-今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教授,研究員。

            1993年,杭州灣水系界面對懸浮物和污染物質遷移的影響,浙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4年,浙江沿海(臺州灣)高混濁水體動力沉積研究,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4年,中日黑潮合作調查研究中方成果,國家海洋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6年,中日黑潮綜合研究中方成果,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7年,西北太平洋環流及其對我國近海環流的影響,國家海洋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年,渤海生態系統動力學與生物資源持續利用,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6. 海洋科學技術獎屬于部級獎嗎還是省級

            1、財政學

            廈門大學的財政學專業是國家重點一級學科,是國內一流的,財政系設有財政學(含稅務)、資產評估、網絡經濟學和法律經濟學六個博士點和六個碩士點。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健全,老一輩的學術帶頭人教授是我國著名的財政經濟學家也在其中;科學研究水平高、成果豐碩,獲國家級獎勵和60多項,多項成果為政府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財政系畢業生就業面廣泛,系友在財政金融界有廣泛的影響力。廈門大學應用和理論經濟學都是維持在前五,財政學是第一,所以考上的難度可想而知。

            2、會計學

            廈門大學的會計學是國家重點一級學科,是國內水平最高的會計學專業之一,它的研究生更強,就業一點也不比上海財經大學差,再加上廈門大學985、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的招牌,比上海財經大學一點都不弱。作為該校的熱門專業,會計專業師資力量不錯,教學水平也挺高的,各項配套設施齊全。廈門大學會計系一次就業率是很高的。本科會計專業初次就業率100%。

            3、金融學

            廈大的金融學客觀講,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可能比不上北大,人大或是復旦,但是其專業水平和師資力量在國內也實屬一流。當然,如果你有幸成為張亦春教授、鄭振龍教授的學生,前途不可限量。金融是國家重點專業,師資力量非常雄厚,實力應該在國內至少前十,很多國內銀行行長都是金融系校友,從這里畢業你不用愁就業?,F在的國情,是金融行業的迅速發展,讓人們對經濟、金融行業的前景看好。金融業高素質人才需求量大,而金融行業如銀行、證券等收入較高的現狀更加吸引畢業。

            4、工商管理

            廈門大學屬于綜合型大學,也是國內知名度比較高的一流大學,其學科除了工科和醫學相對弱一些,其他實力都不錯的,其中最突出的學科是經濟學、管理學、化學、海洋科學等,經濟學中的金融學、管理學中的會計學都是國內排名前幾名以內的王牌學科。而且經濟學、工商管理類學科都是廈門大學的強項,每年這兩個學科報考熱度也是只增不減,喜歡往管理方向發展就選擇工商管理類專業,喜歡往經濟金融方面發展就選擇經濟學類專業,畢業出來不用愁就業。

            7. 海洋科技獎是部級獎嗎

            副部級中央企業名錄,詳細如下:

            1.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2.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3.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4.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5.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6.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7.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8.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9.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10.中國融通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14.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

            15.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16.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17.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18.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

            19.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20.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21.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22.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3.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

            24.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25.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26.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

            27.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28.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29.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30.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

            31.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32.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33.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34.鞍鋼集團有限公司

            35.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36.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

            37.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

            38.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39.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40.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41.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42.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43.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44.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

            45.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46.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47.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48.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49.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50.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51.中國旅游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

            52.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53.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8. 2020年海洋科學技術獎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我國航海與海洋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港口規模、船員數量、造船產量、海運船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船舶工業、遠洋漁業、海洋開發和海洋科考等領域快速發展,海事救撈治理體系日趨完善,海軍和平護航彰顯了我國切實履行國際義務的大國形象。如今,中國航海人正奮力譜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交通強國建設新篇章,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全速前進。

            9. 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什么級別

            2021年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已經結束,其中備受關注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目前已知提名13人,他們是:

              1、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

             1947年生。李蘭娟院士,大家都很熟悉了,李蘭娟畢業于浙江大學醫學院(原浙江醫科大學),目前是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

              浙江醫科大學并入浙江大學后發展很快,從一個普通的醫學院,現在已經是國內頂級醫學院。

              2、葛昌純,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

             1934年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粉末冶金和先進陶瓷專家,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葛昌純,194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礦冶系物理冶金專業,1952年畢業。

              西南交通大學,曾經是西南鐵道學院,是隸屬于原鐵道部的全國重點大學,現在是直屬于教育部的211重點大學。

              3、劉盛綱,中國科學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

              1933年生。電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美國MIT電磁科學院院士,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士等。

              1955年本科畢業于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無線年在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攻讀蘇聯專家的研究生并任專業翻譯,

              劉盛綱院士曾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目前德高望重,東南大學電子系曾經參與組建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目前是教育部直屬的985重點大學。

              4、汪品先,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

              1936年生。海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海洋地質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汪院士,本科在外國學習,1955年至1960年,汪品先在莫斯科大學地質系學習,畢業于俄羅斯最牛的大學:莫斯科大學。

              5、李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

              1939年生。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李德仁1963年畢業于武漢測繪學院航測系,獲得學士學位;1981年獲得武漢測繪學院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碩士學位;1985年獲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博士學位。

              武漢測繪學院就是后倆的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后來并入武漢大學,武漢大學是著名的985綜合性大學。

              6、王大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

              1935年生。中國核反應堆工程與核安全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校長。著名核物理學家,

              王大中195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1982年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獲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清華大學的校長,基本都是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這個好像是清華大學的行規。

              7、徐至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

              1938年生。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62年徐至展從復旦大學畢業,1965年從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

              8、安芷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1941年生。環境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62年安芷生畢業于南京大學;1966年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

              9、劉中民,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1964年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所長、院士、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國家能源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發中心主任。

              1983年劉中民畢業于鄭州大學,胡到大連化學物理所讀研。

              鄭州大學是河南省唯一的211院校。

              10、趙梓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1932年生。光纖通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高級技術顧問,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湖北省科協榮譽委員。

              1949-1950年國立浙江大學農業化學系學習。

              1950-1952年上海大同大學電機系學習。

              1952-1953年 上海交通大學電信系學習。

              算是浙江大學,交通大學的校友

              11、何繼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

              1934生。應用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0年,何繼善從長春地質學院物探專業畢業。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春地質學院,后倆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是全國重點大學,后來并入吉林大學。

              12、程國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1943生。凍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65年9月,程國棟從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畢業,之后進入中國科學院冰川凍土沙漠研究所工作。

              13、吳祖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

              1935年生。中科院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實驗血液學研究的先驅。

              1953年秋,他赴青島,求學于山東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

            10. 海洋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

            神奇海洋的任務獎勵是可以獲得各種海洋生物的拼圖碎片。

            拼圖碎片會組成相對應的海洋生物,出現在你的海洋里??梢酝ㄟ^連續登錄神奇海洋、清垃圾、看視頻、學習海洋知識、邀請好友都可以獲得拼圖碎片。

            神奇海洋旨在引導大家關注海洋污染與海洋生態保護,可以知道許多海洋生物的知識,有興趣的可以玩一玩。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關評論
            我要評論
            用戶名: 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日韩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精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